首页 > 资讯中心 >
ABN(资产支持票据)发展渐入佳境 创新和风控两手都要“硬”
日期:2021-6-11 11:36:50 浏览:7801 作者:中社经略信息技术研究院


图片

产品类型丰富、参与机构多元、资产质量较好……眼下,国内资产支持票据(ABN)市场迅速扩容,受到各机构广泛关注。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内经济以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为目标,努力保持经济运行于合理区间的背景下,预计2021年ABN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且随着监管规则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ABN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信息披露质量将继续提升。

图片



市场扩容提速


资产支持票据(ABN),是指企业为实现融资目的,以基础资产为支持发行的证券化融资工具。根据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统计,2020年,ABN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全年共发行产品448单,涉及规模合计5108.38亿元,发行单数及规模均较2019年实现大幅增长。二级市场方面,截至2020年末,ABN产品的存量规模达7060.96亿元,全年二级市场交易量为3061.85亿元,较2019年增长72.30%,交易笔数为2017笔,笔均金额1.52亿元,交易活跃度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据CNABS统计,截至2021年5月27日,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累计发行了6823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涉及发行规模116596.18亿元。其中,资产支持票据(ABN)产品共发1026只,产品总额达11960.12亿元。


ABN缘何受到市场青睐?

首先,对于发行人而言,ABN能够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且发行方式非常灵活。其次,对于投资人而言,ABN丰富了银行间市场的投资品种,能够满足其多元化的配置需求。


“资产证券化市场已驶入‘快车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曹媛媛在出席第七届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年会暨第五届CNABS年会时指出,“尤以企业ABN为例,从租赁债权、应收账款,到基础设施不动产,我们的产品体系正逐步完善,在盘活存量资产,扶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企业主体的信用风险状况趋于分化,ABN通过强化资产的信用,能为实体经济融资疏通转型升级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也就是说,下一阶段资产证券化还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创新正在“路上”


可以看到,为了助力、推动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蓬勃发展,管理层可谓动作频频。尤以交易商协会而言,其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增强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方面进行了诸多部署。


其一,是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推动融资租赁、供应链ABN深化发展,并成功推出了资产支持类创新产品——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以核心带小微的方式,近三年对应支持了13000家民营小微企业。


其二,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在“30·60”大背景下,除进行产品创新外,还充分发挥了ABN、ABCP的产品优势,截至2021年4月末,探索绿色ABN和ABCP发行495亿元;同时,为助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循环,推动科创ABN、ABCP发行,支持新材料、物联网、机器人等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为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多样化的证券化工具。


“我们将坚持创新发展和合规风控并重,始终保持创新行进在正确的航道上,打造‘表内+表外’‘短期+长期’‘资产+主体’‘固收+权益’,能够满足融资人降杠杆、降成本、盘活长期限多元化融资需求的市场。”曹媛媛介绍称,“去年推出的ABCP产品,就是顺应现在企业和投资人不同融资需求的创新。试点以来,ABCP受到企业普遍欢迎,累计发行了800亿元的ABCP,具体支持了运输物流、贸易等行业内的400多家小微企业。”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资产支持票据的框架上,创新推出ABCP,是填补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产品“空白”的有益探索。与ABN相比,ABCP通过滚动发行,既降低了产品久期,节省了企业融资成本,又提升了企业盘活资产的效率和选择的灵活性。


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ABCP共发行了47单,涉及规模454.66亿元,基础资产种类已包括融资租赁、供应链、应收账款、小微贷款、新能源补贴款等多种类别。


“我们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搞套利式的创新。在创新方向上,一是服务重点领域,与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相结合,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民生等重点领域。二是聚焦重点行业,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盘活市政工程、公用事业、污染治理、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动产等资产。三是对接重点区域,支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以期发挥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从需求到产品,从金融创新到实际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曹媛媛说。


大公国际结构融资部研究团队判断,沿袭2020年以来的向好趋势,2021年银行间ABN市场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仍将有各类首单及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参与主体亦会不断丰富。


基建仍待完善

客观而言,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挖掘。同时,在市场循序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予以探讨,包括如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管理约束的强化、信息披露的精细化等等。


在大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借鉴国际经验,考虑到当前国内市场对风险的“嗅觉”日益敏锐,则完善信息披露的机制、体制安排,把好产品“安全关”仍是重中之重。


来自中债研发中心的观点认为,当前应推动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息披露内容的精细化和透明化。


其一,于基础资产方面,逐笔披露的内容既应包含金额、利率、期限、债务人等基本信息,也应包含抵押物的估值及估值依据、贷款的早偿情况、贷款逾期和违约状态及处置回收情况等维度的信息。


其二,于现金流方面,建议逐步细化现金流的计算模型,包括对早偿率、违约率和回收率等参数的设定及依据,存续期内建议根据资产池在早偿、违约和回收等方面的真实表现,按期更新现金流归集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逐项披露回收款的来源及运用情况。


其三,于参与机构方面,建议重点突出参与机构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发起机构为例,在注册报告中,不仅应罗列动态池和静态池的早偿、逾期、违约、回收数据,还应对所披露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充分揭示发起机构的基础资产特征和资产管理水平。作为补充,还可在发行说明书中披露发起机构过往证券化资产池的表现情况,以增强投资人对产品的了解。


此外,完善配套的会计税收破产法律制度、发挥自律组织管理作用、持续优化市场约束机制、大力推进投资者结构多元化的建设、实质性提升资产证券化产品二级市场流动性……由顶层设计着手,为资产证券化未来的长久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根基已迫在眉睫。


当前,资产证券化市场正进入提质增效,服务实体的关键发展阶段,只有汇聚市场共识和力量,不断提升管理层的治理服务水平,推动市场改革发展,才能建设一个运行高效、功能完备,与我们国家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更好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


来源:新华社



161853739789134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