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100万元的普通票据,到一亿张0.01元票据组成的票据包,同样是100万元的额度,但在技术上解决了企业持票金额与付款金额不匹配的痛点。这是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针对票据支付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是即将推广至所有电子票据的一个重要特征。 票据因具有小额分散、高流动性等特点,能有效匹配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因此其发展也备受关注。 “怎么能方便企业,让企业使用票据时不要感到有累赘,是我们在设计各类产品时所想的。”近日,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出更能满足企业需求的票据服务,同时通过信息披露等环节逐步改善票据市场环境,降低票据流通风险,让票据真正成为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可依赖的融资支付工具,这是票交所成立后改革和创新的主要思路。而这每一步的改变,都在重塑着票据市场。 循着这样的理念,当下除了外界最为关心的纸票转电票外,票付通、贴现通、供应链票据等产品应运而出,通过票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解决票据业务推广、使用等领域面临的难题。 随着集中统一的票据市场形成、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以及票据融资通道不断得到疏解,行业规模逐步扩大。截至今年5月底,票交所系统会员3046家,系统参与者105225家。从2017年到2020年,票据业务量年均增长15.4%;2020年超过148万亿元。此外,票据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作用充分显现,2020年中小微企业用票金额61万亿元,占比73.8%;中小微企业用票家数267万家,占比达98.7%。